2008年,洲頭咀隧道宣布正式通車的那一刻,一幢八層高小樓被立交橋包圍的照片,瞬間在網上引起熱議。
這棟八層小樓,在那段時間一度成為網紅打卡點。
「不是不想搬,是搬不了。」小樓里唯一的住戶郭志明不知道第幾次說出這句話。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成為拆遷戶,想要兩套房
這件事情還要從14年前開始講起。
「我們的房子要拆遷了。」郭志明接到了一通電話之后,趕忙打電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自己的家人。
郭志明內心十分清楚,這次拆遷即將改變他們全家人的命運。
原來,廣州市與佛山市敲定了廣佛都市圈, 為了讓兩個城市更好地發展,洲頭咀隧道修建計劃公布了出來。
而郭志明住的房子,正好在洲頭咀隧道規劃的綠地范圍,因為隧道通車以后,會給附近的居民帶來不少噪音,于是他家的房子也被納入了拆遷范圍。
剛剛那通電話,正是拆遷辦的人給他打的,告訴他,他家的房子要被征收了。
當天晚上,郭志明全家7口人圍聚在一起,興高采烈地商量著房子拆遷的事情。
「我們要換成兩套房子才行了,一套大哥家住,一套我和麗霞住,母親跟我們兩口子一起。」郭志明對著一家子人說道。
大家聽完郭志明說的,都覺得有道理,紛紛點頭。
等討論完后,郭志明躺在狹小的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在心里一遍一遍暢想著未來的美好生活,夢想著新家的模樣。
就連第二天上班,郭志明都一副神采奕奕的模樣,盼望著拆遷辦的早日到來。
原來,小樓里住的不止郭志明一家,還有大哥一家三口,加上母親,就是一家七口人。
7個人住在30平的房子里,為了住起來舒服點,他們在房子中間搭上了木板,30平的房子被分為兩層。
雖說比以前好了很多,可即便是這樣,30平還是住不下7個人。
這次拆遷也讓郭志明大大舒了一口氣,他曾想離開這個狹小的房子,卻一直沒能離開,沒想過,廣州市竟然給了自己離開的希望。
可等來的不是期盼的美好,而是冰冷的現實。
隧道動工,全家在廢墟中生活
拆遷辦來到郭志明所處的小樓,對小樓里的住戶提出了兩種補償辦法。
一種是給他們提供30平的房子,以相同的面積換取相同面積的安置房;另外一種則是按照目前的住房面積和低于市價的價格來提供拆遷補償款。
郭志明聽到拆遷辦的答復后,當場臉色煞白, 他幻想的房子和美好的未來瞬間被無情的現實破滅。
他面色沉重地回到家,一家人都在等郭志明帶回來的好消息。
可當一家人聽到郭志明帶回來的消息后,全都陷入了沉默。
直到深夜,郭志明躺在床上,想著拆遷的事情,憂心忡忡,無法入眠。
他心想: 「我們住的房子才30平,按照30平的面積來賠償,7個人怎麼住得下,沒理由的嘛,必須要兩套房子才夠住。」
等待拆遷辦再次到來時,郭志明拒絕了拆遷辦給出的賠償方式,并稱自己需要換兩套房才肯搬。
拆遷辦來了無數次,小樓內其他住戶都一一搬走了, 有人選擇了拿賠償款,拿到手的有四五十萬,也有人選擇了房子,但郭志明一直堅持自己的要求。
很多人都在說他異想天開,當時廣州的房價比其他城市都要貴。
也不乏好心的鄰居去勸郭志明,讓他同意拆遷算了。可郭志明還是堅持如此,他以為只要自己不同意,拆遷辦就沒有辦法拆遷這座小樓,等到修隧道的日子越來越近了,不得不拆遷的時候,拆遷辦一定會向自己妥協的。
但可惜的是,郭志明迎來的并不是拆遷辦的妥協,而是施工隊的到來。
施工隊在這棟小樓內到處拆、砸墻面、窗戶,在郭志明家門前每天都能看到不少從樓下拆除下來的墻面、木板、玻璃等垃圾,時不時還會有磚頭從樓下掉下來。
每次開門時,都要小心翼翼,生怕被樓下不小心掉落下來的東西砸到。
出門的道路也不見了,變成了一座座廢墟,郭志明一家每次出門都要在廢墟上摸索半天。
孩子的上學也因為施工隊的到來成了一件難事。白天,他的妻子會起個大早,背起孩子,走過變成廢墟的馬路去上學。
晚上郭志明也要在一片漆黑中,慢慢摸索著小心翼翼地回家。
正當郭志明一家習慣了這種生活時,隔壁的施工隊開始了連夜趕工的日子。
施工隊的機器會工作到凌晨三四點,甚至早上六點,這讓郭志明一家整晚無法入眠,而第二天郭志明一家還要早起掙錢養家,郭志明的兒子也要早起去上課。
這樣睡眠不足的日子持續了大半年,隧道工程也建好了。
隨著施工隊的離去,突如其來的安靜讓郭志明放松了許多。
但他不知道的是,又有新的煩惱包圍了他。
被戲稱為最牛釘子戶
隧道正式通車了,每天在小樓外往來的車輛不計其數。
郭志明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一家人也恢復了以前平靜的生活。
但他不知道的是,一張小樓被立交橋包圍的照片,在網上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
網友吃瓜的力量過于強大,一下子找到了郭志明家居住的小樓位置,郭志明當初拆遷時的決定也在網上傳播。
一瞬間,他成為了網絡名人。
網友給郭志明取了一個外號,說他是「最牛的釘子戶」。
不僅如此,小樓也成了網紅打卡地,有不少人為了蹭熱度、看熱鬧跑去打卡。
「看,就是那個最牛釘子戶的家。」
郭志明在房內看著外面的人,聽著他們議論自己的聲音,心里說不出的復雜。
沒有人知道,其實郭志明很想搬走,可他搬不了。
原來,郭志明的父親早年在廣州木材廠上班,這棟小樓是木材廠分配給員工的福利房。
小樓的1樓是用來放置木材的倉庫,郭志明的父親把1樓整理出來,讓家人住在這里,這一住就是住到現在。
后來,廣州出了「房改房」的政策,員工可以通過全價、折價的方式來購買單位贈送的福利房,以此來獲得房子的產權。
住在2樓以上的住戶都拿到了房子的產權, 但郭志明一家住在1樓,1樓享受不了產權,房子的產權需要跟木材廠協商。
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原先的木材廠早就被其他公司收購了,郭志明也聯系不到收購木材廠的公司。
房子的產權問題就這麼不了了之了。
日子在門內的沉默聲和門外的拍照打卡聲中度過,而郭志明的內心深處,想著的仍然是搬離這里。
他覺得,只要離開這里,就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萬萬沒想到的是,第一個先離開這里的不是郭志明,反而是他的大哥。
大哥搬走,他渴望搬遷
「二弟,我們不住這了。」郭志明的大哥對著郭志明說道。
原來,不止郭志明一個人忍受不了這種成天被人圍觀的滋味,他的大哥同樣受不了,一直在尋找離開這里的辦法。
皇天不負有心人,這個辦法終于被郭志明的大哥找到了,他的大哥成功申請到了公租房。
在拿到公租房的那一刻,郭志明的大哥迫不及待,想要離開這個30平的小房子。
郭志明看著自己的大哥和大嫂,兩人滿臉喜色地離開了這個擁擠的小房子,他的心里滿是羨慕。
他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未來自己一家是否能成功離開這里。
很快,心系逃離的郭志明被另外的事情給絆住了。
郭志明當時的工作就是開出租車,他有一個搭檔,兩個人每天輪流倒班,但他的搭檔突然離職,郭志明只好一邊承擔兩人的工作,一邊找新的搭檔。
但過了很久,郭志明都沒有找到新的出租車伙伴。
長期超負荷的開車工作,這讓郭志明的身體開始吃不消了。
無奈之下,郭志明只好提出辭職。
可辭去工作并不能帶來收入,也不能維持生活開支,正好那時網約車興起,郭志明在朋友的介紹下,又干起了出租車的活計,只不過這次是網絡訂單了。
郭志明沒有自己的車,他便租了一輛汽車,專門用來跑單,每天賺多賺少都靠自己。
閑暇時候,郭志明會坐在房間里,看著外面匆忙往來的車輛,心想大哥走了,房子里現在只有4個人了,想到新房,他的內心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這次與上次不同,他不再想要兩套房,反而更想要當初拆遷辦承諾的同等面積的房子。
他在心里默默念叨:這次拆遷,是不是能夠順利進行?
搬遷陷入僵局,盤算裝修房子
拆遷辦的工作人員確實又聯系到了郭志明,告訴他,給他安排了一套荔福大廈5樓的房子,讓他等消息。
這可把郭志明樂壞了,但郭志明等待搬遷的消息遲遲沒有到來。
多次的等待,讓郭志明早就習慣了這種生活,可是生活似乎又跟郭志明開起了玩笑。
2018年,跟往常一樣,郭志明正準備開車回家休息,一場大暴雨突如其來,一直下個不停。
這場暴雨被專家稱為台風山竹,持續的暴雨讓不少廣州人家中遍布積水,郭志明家也不例外 ,他們住在一樓,雨水透過窗戶、地面滲入房內,最嚴重的時候直接沒過膝蓋。
這次台風持續了將近8個小時,還把房子內的家具都泡壞了。
郭志明一家都在為這事苦惱,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想要換一套房子,但是微薄的收入不能支撐他們擁有一套新房。
郭志明的妻子在小商店幫忙,他們兩口子的收入不高,平時還要負擔老人、孩子的學費、生活費,根本沒有多余的余錢。
而郭志明的大哥在做保安,大嫂剛退休不久,找他大哥大嫂借錢,大哥大嫂又無錢可借給他們。
郭志明實在想不到好辦法,只好繼續等待著,可等來的卻是一場危及全球的疫情。
這場疫情持續了一兩年,受到疫情的影響,郭志明已經好久沒跑出租了。
直到2021年疫情逐漸好轉,廣州市全面復工,他才又開始繼續干起了出租。
但生意總歸是受到了影響,日漸慘淡,有時候一天下來,都沒有一個訂單。
值得慶幸的是,郭志明家的房租從來沒漲過,1個月才100塊的房租,對比逐漸上漲的生活開銷來說,這點錢,仿佛算不上多少。
通過這次的疫情,讓郭志明心中有了不少感悟。
他躺在床上,房外車輛的喇叭聲、轟鳴聲比沒有發生疫情前要少了很多,還能聽到不少青蛙聲。
他感概道: 「好像在哪里生活,沒有什麼太大區別。」
10多年的等待,讓他不再幻想擁有兩套房,他開始有了新的打算,他想把房子重新改造一下。
孩子慢慢長大,需要擁有屬于自己的私人空間了,他想給孩子單獨改造一個小房子;以前被水浸泡過的家具,如果不能修改,他覺得自己動手換一件;以前被拆遷砸壞的地方,他想把它們都修改。
雨過之后便是天晴,這套經過了風風雨雨的老房子,正如同疫情過后的郭志明一般,在城市的一角慢慢煥新,慢慢開始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