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女打星」惠英紅的一段采訪鏡頭引發了網友的關注,鏡頭前的她明眸皓齒、笑靨如花。
63歲的她戴著潔白的頭紗面帶笑容地對著鏡頭說道:「如果你回來的話,我們就在一起吧。」
一時間,視訊風靡了整個互聯網,網友們在社交平台上發表了一條條溫情的留言,「好感動啊,她等待了50年,真希望可以有情人終成眷屬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這樣單純的等待不多了,祝愿她一切都好。」,甚至很多人表示被感動得潸然淚下。
那麼,這背后是怎樣的愛情故事,惠英紅又經歷了怎樣的一段人生呢?
3歲乞討,悲慘童年
惠英紅的祖籍是山東諸城,祖上三代是皇室血統,是滿黃旗姓氏,可謂是家世顯赫、田傾萬畝,奴仆婢女數不勝數。
後來,為了逃難,惠英紅的父親帶著一家老小前往香港,用好幾整箱黃金置辦了家產物業。原本一切都平穩安逸,但是惠英紅的父親卻染上了賭。
從小上下學都需要仆人來回背的惠公子,來到香港之后也不會輕易地接受平凡的生活,他開始頻繁出入賭場,每次都會被當地的賭徒騙得一干二凈,很快偌大的家業都輸得精光。
原來的住宅也被典當拍賣,一家八口只能蜷縮在樓梯旁一座破敗的出租屋里,日日靠旁邊餐館里的殘羹剩飯救濟。
除此之外,惠英紅六個兄弟姐妹還面臨著乞討或者被拐賣的悲慘命運。
為了活下去,家里年紀大一點的孩子被父母賣到戲院,只要逃跑或者不認真學戲就會面臨被打殘的危險。
年紀小的則隨從母親上街乞討,通過賣口香糖賺錢。惠英紅在三歲的時候,就跟著母親在碼頭討生活。
惠英紅在後來回憶時就說道:「當時剛開始上街乞討,為了多賣幾盒口香糖,經常是看見有人過來就直接抱住對方的大腿。結果,有的人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捶,罵得還很難聽,從那開始,我們學會了看人臉色生活。」
除了生活悲慘之外,惠英紅的父母對他們也是非打即罵。
最右側為惠英紅有一次,小小的惠英紅在碼頭運氣很好,接連賣出去很多盒口香糖,有的客人還給了她小費。
開心的惠英紅便跑到附近不遠處的廣場上蕩秋千,當母親看到女兒在蕩秋千時,氣急敗壞地跑過去,揪起女兒的頭髮就往地下拽,往家里邊罵邊拖著走。
到了家門口,惠英紅原本認為事情已經結束了,卻不料這只是前菜。
只見母親沖進家門找了一根皮帶和一捆麻繩,在惠英紅還沒反應過來時,就被母親用麻繩緊緊地捆住了手腕,將她吊在了房檐上,用皮帶狠命地抽打著。
母親邊抽邊說:「你也不看看自己是個什麼樣的東西,有什麼資格和別的孩子一樣去蕩秋千,今天我就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這是惠英紅童年時期的一場噩夢般的經歷。那一天的惠英紅渾身是傷,但是還得被母親帶去乞討。
從那開始,惠英紅明白人生只能靠自己,雖然有親人,但是沒有家。
除了經常挨打外,她從小就經歷了生離死別。
惠英紅有幾個哥哥姐姐,他們不需要和弟弟妹妹一樣到碼頭乞討,只是他們的結局更為悲慘。
惠英紅的父親因為家底早已賭空,成天魂不守舍地呆在破敗的小屋里,無力出外討飯或者賣力干活。
于是惠英紅的母親便出面聯系了戲園子,將幾個年紀比較大的孩子托付給唱戲的師傅撫養。
這看似是一條很好的路,但是當時的香港碼頭魚龍混雜,各界的地痞流氓數不勝數,很多去戲園子的貧苦孩子都被來鬧事的惡霸當成了擋箭牌,面臨著亂棍打死的悲慘結局。
母親深知這一點,但是她仍然狠心得不顧孩子死活,找到戲園子的師傅將惠英紅的哥哥姐姐賣進去。
那一天,惠英紅眼看著哥哥姐姐被抓走。他們不停地跪下哀求母親,但是母親仍然冷著臉招手讓身邊戲園子的大漢快點帶走他們。
隔著柵欄,惠英紅看著哭喊不停的哥哥姐姐漸漸被拖走,空氣中彌漫著讓人十分難過的悲傷氣息。
這樣十年奔波流離的乞討生活,在後來惠英紅的回憶中,是黑不見底的絕望。
就在她認為自己的一生只會是如此的凄慘和殘破時,命運給她開了一扇窗,她見到了美妙而又溫暖的愛,以至于她用一生去尋找和堅守。
美好的初戀,是救贖也是等待
一個晴朗的午后,13歲的惠英紅賣完了一盒口香糖后,用余光瞥到了一個正注視著自己的男生。
經過了十年摸爬滾打的動蕩生活之后,惠英紅習得了一眼就識人的本領。
這個男子看樣子只有20歲,生得挺拔俊美,是個異國混血兒,身上的衣服透露了他的身份,一位參戰的美國水兵。
惠英紅正在詫異之間,那個男孩竟徑直向她走來,掏出一枚硬幣要買她的口香糖。這時,惠英紅才察覺出這個人接連幾天都買過她的東西,她一時恍惚放低了提防,口香糖竟順勢滑落到了地上。
那個美國水兵笑了笑,撿起來之后用不太流利的粵語調侃了她幾句。在感到對方的善意之后,惠英紅更為大膽地和他攀談起來。
兩個人在港口旁的欄桿上,仿佛一對重逢后的密友一般,有一句沒一句地閑談著,聊著彼此的心事和過往的經歷。
一連幾天,惠英紅都會滿心欣喜地去碼頭等著與男孩相見,邊賣口香糖邊享受著心緒萌動的甜蜜。在那段時光中,惠英紅感受到了被愛護的滋味,甘甜美善。
有一次,惠英紅等了好一會都不見他來,不由得緊張起來,到處東張西望。不久便看到男孩從附近的酒吧出來,手上帶著幾包薯條,滿臉興奮地快步跑向惠英紅。
那是惠英紅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被關注,那幾包薯條也讓她體會到人間的溫情。
心里有很多苦的人,只要一絲甜就能填滿。
這句話也同樣適用在惠英紅身上,在暗無天日的乞討生涯里,她一度認為自己的人生早就沒有希望了,但是這個男孩的出現使得她重新燃起了希望,她第一次如此開懷地笑。
她心想:只要我可以每天都見到他,不管我的人生多麼糟糕我也不覺得失望。
在惠英紅不斷恢復著對生活的信心時,好景不長,那個男孩卻表示自己即將離開前往戰場的消息。
那一天,和往常十分不同,男孩滿臉悲戚,他向惠英紅說:「我要走了,去越南,可能再也回不來了。」
說完,兩個人都陷入了深深地沉默,惠英紅看著眼前的男孩,她不想接受,自己好不容易遇見的幸福,轉眼之間就要消失不見。
但是不管怎樣的不舍,終究抵不過命運的轉盤。
在男孩即將離開的前一天,惠英紅第一次瞞著母親沒有賣口香糖,而是和男孩在碼頭旁的一處拐角處,促膝長談。
男孩不停地地說著自己恐懼和無奈,臨走前將身上全部的積蓄全部移交給了惠英紅。
臨走前,男孩鄭重其事地詢問惠英紅:「Can you teach me how to speak Cantonese i love you?(你能告訴我,廣東話里的我愛你怎麼說嗎?)」
惠英紅心頭猛烈的一顫,緩緩地說:「我愛你。」男孩對視著她,模仿著口型說道:「我愛你。」兩人相顧無言。
那一天的夕陽揮灑在男孩的身上,周邊散發著柔和的光輝,那一刻惠英紅感覺他真像自己的英雄。而她,要堅定地等待著他回來。
這一種篤定,是靈魂里的堅持,仿佛超越了歲月的滄桑而種植到心里。
隨著男孩的離開,惠英紅的人生迎來了轉機。
從舞廳到打星,獨自療傷
有一次,香港發生台風,暴風過境時,惠英紅家的破敗木屋被掀走了屋頂。在冰涼的夜風中,惠英紅下定決定,不能一輩子都過暗無天日討飯的日子,她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隨著年紀的增長,惠英紅不再滯留于碼頭,而是流連于歌舞廳附近,看著進進出出同等年紀的女孩都穿得十分華麗體面,她心里也不由羨慕起來。
她很快便引起了歌舞廳理事的注意,理事收留她,并找人教她跳舞。為了掙錢,在舞台上有更多的演出機會,惠英紅對自己十分苛刻。
在練基本功時,別的女孩壓個腿都叫苦連天,而惠英紅卻咬牙一聲不吭。而且,她還要求自己必須記住每一個舞女的位置和動作。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在惠英紅如此高強度和高要求下,她出色的舞台表現引起了導演張徹的注意。
經過簡單交流之后,張徹被惠英紅身上那堅韌不拔的品性所感染,決定推薦她出演《射雕英雄傳》中穆念慈這一角色。
惠英紅本就是一個只要見到一點陽光便會拼命往上爭取的人。在日日夜夜的琢磨和修正中,她對于穆念慈精準的演繹贏得了邵氏兄弟的青睞。
隨后她簽約進入了邵氏,在片場拍戲的時候,她被稱為「不要命的惠三娘」,鼻青臉腫是家常便飯,甚至有好幾次腿斷、腳折,她都忍下來了。
在當時的香港演藝圈,武打演員層出不窮,但女武打演員卻很少。而惠英紅是少之又少的女武打演員,她即使是腿斷了也會堅持表演。
在幾十年的從影生涯中,她很少用替身,即使是面臨被男人群毆、不吊威亞直接跳下16樓等一系列極為危險的戲份,她也絲毫不逃避,常常渾身是傷地回家。
她知道,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并不容易,必須得忍受別人受不了的痛苦,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看到鳳凰涅槃的希望。
後來,隨著香港影片的發展,武俠片漸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喜劇片、警匪片和文藝片的發展。
這時的惠英紅不但面臨事業上的危機,生活上的危機也如約而至:父親過世,母親得了老年癡呆癥,漸漸地不認識她。
人到中年的惠英紅只能更加賣力的工作,所幸,她豐富的人生經歷對于她演藝事業有很大的幫助。
在轉型的十幾年中,她的敬業和負責給她贏得了數不盡的榮譽,她成為了港台史上獲得金像影后最多的人之一。
但是,她總是會想起,13歲時遇到的那個男孩。
歷盡人間千帆,仍在等候當年的初戀
如今,已經63歲的惠英紅仍然無兒無女,孤身一人。只是她一直沒有放棄尋找當初的那個讓自己怦然心動的男孩。
有一次,她前往美國領獎,期間她舉辦了一個針對美國老兵的慈善晚會,在晚會上,打扮精致的她帶著期待的目光詢問著台下的老兵:「你們之前有人去過香港嗎?」
話畢,無人應答。
那一天回去的路上,惠英紅仍然面帶笑容,不過眉間不時閃過的落寞暴露了她真實的內心。
等待一個不歸人,50年的期盼很沉重。
記得木心先生寫過一首短詩《從前慢》:「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也許在我們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一生愛一個人已經變得近乎奢侈,大家都急促地想要結果,而忽略最重要的真心。
正因如此,惠英紅的這一視訊才會引起人們這麼多的唏噓。
可能我們都沒有這樣的一段經歷,但是惠英紅對待生活的態度是我們可以去學習的。面對眼前暗無天日的生活,要勇于沖破自己的枷鎖,你當像鳥飛往自己的山。
(圖片及故事素材均來源于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