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體驗過「倉庫人生」嗎?
這兩天整理房間,找出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過期的面膜化妝品、皺巴巴的襯衫、三張不同款式的小茶幾、去年髒了沒洗的電熱毯(今年又買了新的)、兩個電競鍵盤、兩個電競滑鼠、兩副插線和藍牙耳機、疫情時期囤的掛麵和上百隻口罩......
這些閒置的物品鋪在地板上,留著沒用丟掉可惜,它們像歷史遺留問題一樣,批判著我的浪費。
而比浪費更尷尬的是,這些物品沒幾個是有質量的,我竟然花了這麼多錢,讓自己過著粗糙而擁堵的生活!
確實,在這個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年代,購物實在太簡單太方便,很容易就控制不住自己買買買的行為。
但即便如此,卻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堅持奉行著「不持有」的生活方式,把個人物品數量降到所需范圍內的最低,長久不用的丟棄或捐贈,很清楚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不囤貨、不買非必要的物品,哪怕它特別便宜,而需要購買的東西,就選承受范圍內最好的,愛惜並充分使用它。
女孩喬桑,就是奉行著「不持有」生活方式的人之一。
喬桑是一名極簡主義者,是在一次機緣巧合下,了解到還有斷舍離這種生活方式, 她本身是個很喜歡簡單生活的人,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之前一直沒有做到,被物質羈絆了這麼久。
于是她當看到真的有人生活這麼簡單時,就很想親自體驗看看,結果一下子就愛上了,還發現這就是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方式。
衣服很少、身邊的物品也很少,出門的時候不用背包,只拿一部手機就夠了,更不需要其它附加產品去增加自身價值。
現在,喬桑的生活變得非常簡單且便捷,以前逛街的時候一定是買買買,現在即使是逛超市,也基本上只買個一兩件需要的東西,購物袋都是多餘的。
每天早晨,不用再去費心想今天要穿什麼衣服,簡單的T袖、褲子和一件外套就可以(當然,見客戶時還是要穿正式一點的服裝),空出的時間可以做很多其它事情,比如閱讀、瑜伽、家務等等。
斷舍離所帶來的好處中,最明顯的就是省錢。
如今喬桑在想要買東西前,會先考慮好,這件物品拿回家後,能不能經常使用、會不會又要佔據一部分空間,于是,現在她家裡的所有物品,基本上都是每天必用的,不但提升了物品的使用率,自己對生活以及想要的某種人生的理解,也愈發清晰,整個人變得清爽、輕鬆又簡單。
88㎡的房子中,僅6件傢俱, 還有2件是自己做的
其實喬桑屬于 搬家式斷舍離,在石家莊買下一套88㎡的房子後,過去的物品能不帶的就不帶,帶過來的也進行了二次「捨棄」,留下的基本都是黑白灰系列、款式簡單、沒有任何裝飾性的家居產品。
這個房子原本是兩室一廳的戶型,因為她酷愛運動,尤其是瑜伽,需要大量的活動空間,便將所有的非承重牆都砸掉了,形成一個十分開闊的大開間。
上面帶梁的都是之前的非承重隔牆
一進門,是一條長長的走廊,左手邊是廚房,面積比較小也沒有做什麼裝飾,地面與走廊一樣都是水泥色瓷磚。
廚房旁邊是洗手間,安裝了一個可以180°開合的半透明外開門,非常節省空間。
內部面積很小,沒有安裝洗漱臺,只保留馬桶與淋浴區。
洗手間對面是和衣櫃一起定制的鞋櫃,裡面裝下了全部的鞋子,後來她還把鞋子再次斷舍離,只留下最常穿、最舒適的款式。
繼續往裡走,之前餐廳的位置是小臥室,房梁的地方就是牆,拆除後就變成了現在一體化的客餐廳和臥室了。
靠牆擺放的餐桌椅和沙發旁的大鏡子,是喬桑自己找來木頭製作的。
這裡既是她的餐廳,又是工作區,一張超長的大桌子,幾乎滿足所有日常需求。
沙發是在宜家買的,扔掉框架後保留墊子,坐感依然舒適,且方便根據需要隨時移動。
不過現在,沙發也被「舍」掉了。
定制的衣櫃採用茶色玻璃門,可以遮擋視線,又不會讓房間中出現這麼一個大型傢俱,而顯得非常突兀。
現在衣櫃裡的衣服也再次被斷舍離,只留下最舒適、最需要、最耐穿也最簡單的款式。
衣櫃內部嵌入了洗衣機,並與窗戶旁的洗漱臺相連,無論是起床直接洗漱,還是平時清洗小件衣物,都很方便。
衣櫃對面的大床沒有床架,直接在排骨架放床墊,可以隨時搬起來清潔下方空間。
床頭不設傳統床頭櫃,兩張墊子、一個枕頭、幾本書,就組成了非常專注的閱讀區。
生活變得簡單後,她有了更多的閱讀時間,平均每週至少看1-2本書,並在書中得到很多思考與啟發。
比如《沉思錄》中的這段話:
我們因何而生,因何而活?
我們是在這喧囂的塵世隨波逐流,還是在茫然的空曠與喧鬧中,努力尋求靈魂獨處時的寧靜。
有思考力的人生才是真正光明的人生。我們學會反躬自問,學會與人為友,學會與世和諧,更學會與自己和諧。
可以想見,這樣一個自己,一種生活,必將給我們帶來比之現在更為愜意的體驗。
現在的喬桑雖然是極簡主義,但並不極端,家裡的其它家電數量不多,只有冰箱、掃地機器人、智慧馬桶、爐灶等必備物品,雖然價格大部分不便宜,但質量很好非常耐用,不必經常更換。
在這個看似「空無一物」的家中,喬桑有了非常寬敞的空間去做瑜伽,還可以陪著貓咪一起滿屋瘋跑,累了就在大白牆上投影看動漫。
你看,其實所謂的多功能,並不是用加法塞入很多要素,而是做減法,用留白為日常生活創造出一萬種可能。
踐行斷舍離生活方式後, 她又成了一名不消費主義者
過去對物質的斷舍離,不但給家空出了相當大的面積,還在喬桑的大腦中,空出了大塊的思考空間,之前她可能會把全部精力集中在物質上,比如應該買什麼衣服化什麼妝,但現在這些欲望都沒有了,就連消費欲,都變得很低。
于是在一個粉絲的建議下,最近她開始嘗試踐行一種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新生活方式—— 不消費主義。
以前她的家裡囤了不少速食麵等速食,有不少都過期了,在整理過後,她把過期的扔掉,臨期的儘量吃完,然後去用家裡一些其它的閒置物品,去交換近期需要的食物。
朋友知道她踐行的生活方式後,決定把家裡過剩的雞蛋給她,而喬桑也不白拿,用自己看完的書做交換。
也正是因為這次物品交換,讓喬桑和這個很久沒有見面的朋友聯絡了起來。
後來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喬桑在嘗試不消費主義,很多人都會主動把家裡吃不完或閒置的物品給她,但也有不少人持反對意見,認為她是在白嫖,不切實際、麻煩、也不衛生。
其實她會在這裡找到一個平衡,所謂「不消費」也不是完全不花錢,只是儘量避免購買不必要的物品。
食物方面,她會儘量避免點外賣,然後和樓下超市的老闆商量好,去買他們每天剩下的沒那麼新鮮,但也沒變質的蔬菜水果,學會了做飯,也每天堅持自己做飯,保證身體所需的營養。
紙巾方面,因為家裡用的是智慧馬桶,她又查了一下資料,發現完全可以不用紙巾,而且對痔瘡也很友好,具體原因就不過多闡述了,這個還是主要看個人的接受程度。如果要使用紙巾,可以選擇竹漿紙,因為竹子的生長速度更快,也沒有使用螢光增白劑,更環保一些。
還有關于洗髮水等洗護用品,她決定自己嘗試去DIY,但如果日後發現自己製作很麻煩,也浪費時間,還是會選擇購買的。
雖然一切都在摸索嘗試階段,但喬桑已經開始慢慢成為自己之前不理解、也不能接受的那一類人。
以前她覺得賺錢就是為了花,為了生活方便、提高生活質量,想買的東西就可以買,家裡有一些過期臨期的食物會直接扔掉,因為她覺得有錢去買新的更新鮮的,就沒有必要為難自己,從來沒有覺得這是一種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