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桃市通海口鎮的汽車橋橋頭,鞋匠蘇中進守著他不到十平方公尺的小鞋店已有34年。因小兒麻痹癥高位截癱,妻子患有智障,蘇中進靠一門修鞋手藝養活一家人,還培養出一對優秀兒女:一個華中科技大學的在讀女博士生和一個現役空降兵士官。
多年來,自強不息的蘇中進靠誠信和樂于助人贏得好口碑。他不僅榮獲2018年「仙桃楷模」,2019年「第五屆感動仙桃十大道德模范」,2020年「仙桃市第二屆文明家庭」,2021年還榮登「湖北好人」榜。
橋頭修鞋攤培養出女博士生
11月10日,一個晴好的日子。剛進入仙桃市通海口集鎮,打聽蘇中進的店鋪,路邊的環衛工人就向極目新聞記者熱情指路:蘇師傅的店啊,過了汽車橋左拐50米即到。
汽車橋是該鎮的標志性地名,橋下有一條通州河,也是小鎮的母親河。據說這條小河流入長江,匯入大海,故稱通海口。
34年前,21歲的蘇中進來到橋頭,搭個窩棚開始修鞋。
因1歲時患小兒麻痹癥而導致高位截癱,有人指點蘇中進「當個鞋匠」謀生。從鄰鎮學到一門手藝后,他擺的鞋攤漸漸有了名氣。
蘇中進蘇中進遺憾自己沒念過書,只有一邊干活一邊聽收音機,學說普通話。等弟弟妹妹放學后他也跟著背課文,學會了認字。
1995年5月,女兒出生后,他非常鄭重地帶著禮物,請鎮里的一位老師取名。蘇婉娟,溫婉娟秀,他聽了老師的解釋,高興得合不攏嘴。
患智障的妻子看著他,也一個勁地笑。蘇中進笑著笑著,忍不住落下了淚。
「我為女兒流了兩次淚。」蘇中進向極目新聞記者回憶,還有一次,是收到女兒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天。
那是2013年,他正在店里做鞋,郵遞員送來女兒的錄取通知書,蘇婉娟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錄取。「爸爸妳沒有念過書,我幫妳去讀大學嘍!」看著女兒歡快地拆開郵件,蘇中進一時沒忍住,熱淚盈眶。女兒上學前夕,蘇中進用一只手按著低矮的板凳「行走」,另一只手一件件地收拾行李。還不停地念叨:「在學校不要擔心錢,沒錢了就打電話回家,平時要多吃水果……」
蘇中進目送女兒離家。汽車橋頭,是他修鞋的攤點,也是女兒就讀大學、攻讀博士的新起點。
「父親的代步車是我童年的小搖車」
蘇婉娟說,她是在父親的懷里長大的。蘇中進則說,幼時的蘇婉娟很黏人,晚上必須要抱著他的胳膊才能入睡。
因為妻子的病情,照顧兩個孩子的重任就落到蘇中進一個人頭上。每天早上六點多鐘,蘇中進都會先起床,將自己收拾整齊,再叫醒孩子。
剛上幼兒園的蘇婉娟喜歡賴床,把她從床上拉起來時,眼睛還閉著。蘇中進總是寵溺地看著女兒,替她穿好衣服、穿上鞋子,再送她上學。幼兒園在一公里之外,蘇中進的手搖代步車就成了蘇婉娟上學的「專車」。為了讓五六歲的蘇婉娟坐得安全舒適,他把女兒放在座椅后面,用背緊緊貼住她,并一再囑咐她「抱緊爸爸的腰」。
蘇中進顛簸著走完一公里的路程,蘇中進要手搖十來分鐘,天熱時會大汗淋漓,天冷時要不停搓手。每天,他會在學校附近的餐館給女兒點一碗帶肉的湯粉,看著女兒吃飽了抹抹小嘴走進幼兒園后才離開。
「爸爸的代步車就像是我童年的小搖車。」蘇婉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有一年的端午節,父親帶她和弟弟出了趟「遠門」。那是離通海口鎮七八公里的沔城回族鎮,蓮花池上有龍舟比賽。
「當時現場人山人海,很多小孩騎在爸爸脖子上。」蘇婉娟回憶,盡管她只能坐在低矮的代步車上,但有父親在身邊,他們姐弟倆一樣踏實、開心,笑得前仰后合。
成長路上,一錐一線不能縫錯蘇中進對女兒從小就要求很嚴,他說,管教女兒就像拿著這手中穿梭的線頭,「一根都不能縫錯」。
蘇中進蘇婉娟上小學二年級時,有一天回到家沒有伏在小板凳上寫作業,而是已經上床睡覺。
蘇中進追問,原來是小婉娟因為遲到被老師批評,心情有些低落,想要早點睡,明天爭取第一個到校。
他不由責怪自己「搖車速度慢」,拖累了孩子。
凌晨三點鐘,蘇中進聽到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隨即又聽到開窗聲。原來是小婉娟悄悄爬起來站在窗邊看天。他趕緊勸慰女兒:「放心睡吧,到點了我叫妳。」蘇中進再也沒有睡著。到了凌晨5點,他看到女兒又爬起床看窗外,天還是沒亮,倔強的小婉娟再也不肯睡。蘇中進干脆爬起床,陪女兒一起坐到天亮。蘇中進依稀記得,那個夜晚天很黑,但星星閃閃爍爍,晶亮晶亮的。
蘇中進父女倆一邊看天一邊談心。蘇中進說,妳看爸爸的手有很多老繭,那是被鞋錐扎的。一錐子只能扎一個孔,但一錐一錐扎下去,就做成了鞋。
小婉娟似懂非懂地點頭。這以后,她上學再也沒有遲到過。
2011年,蘇婉娟到仙桃八中讀高中。「這是個特別上進的學生。」時任八中校長葉道龍向極目新聞記者介紹,在全校五六千名學生中,蘇婉娟是非常獨立的一個。她品學兼優,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印象中家長從沒有到過學校。後來,班主任反映了她的家庭情況后,葉校長還號召同學們向她學習。
盼著見證女兒戴上博士帽
深秋的路燈下,華中科技大學的校園鋪滿梧桐樹的影子。
如今已經在讀人工智能專業博士的蘇婉娟說,每每想到父親,眼前就浮現父親蹣跚的背影。
「我爸苦他自己,物質上從來不苦我們。」作為考上大學后的禮物,父親送給她一部智慧型手機。讓她難受的是,元旦時手機弄丟了,想起這部手機是父親一針一線賺來的,她傷心不已。
給父親打電話時,她忍不住大哭。「我跟妳再買一部。」父親輕描淡寫地說。過了幾個月,父親兌現諾言又給她買了一部新手機,這部手機陪伴了她大學四年的時光。
從小學到高中,父親從未參加過蘇婉娟的家長會。有時,她眼巴巴地望著教室門,既希望父親來,又希望父親不來。這份小糾結,長大成人后成了她的愧疚。
「父親雖有殘障,但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在鄉鄰中口碑極好。」蘇婉娟說,父親的形象在她和弟弟心目中一直很高大。
如今,蘇中進已經把鞋攤建成了「老字號蘇師傅皮鞋店」。店面雖小,但墻上掛滿了他做的皮鞋,生意日漸紅火。當年的手搖車,也換成了小三輪。
蘇中進告訴極目新聞記者,錯過了女兒很多次家長會,但還有一次機會不能錯過,那就是到武漢參加女兒的畢業典禮,親眼看女兒戴上博士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