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娃北大畢業靠賣豬肉暴富,建258套別墅送村民反被批

song 2023/01/30 檢舉 我要評論

2018年廣東省湛江市的一個貧困村突然接到天上掉餡餅的消息:陳生斥資2億要給每一位鄉親們各建一棟別墅,并且全是精裝修。

別墅建好后,陳生卻遭到人民日報批評,在鄉親們面前也沒有落著好,這是為何呢,而陳生又為何要給所有村民免費送別墅呢?

陳生出資建得別墅

家境貧困,鄉親們雪中送炭

陳生出生于廣東湛江的一個貧困農村,在他年紀尚小時,父親便因病撒手人寰,留下母親一人拉扯5個孩子長大。

陳生深知,只有好好讀書才能改變全家的生活,因此他學習十分刻苦。1979年,帶著全家希望的陳生參加了大學聯考。

但最終他還是落榜了,陳生深知家里的情況,但是他也不甘心就這樣放棄。

在與母親和兄弟姐妹幾個商量后,他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這一次,他深知機會來之不易,便更為拼命的讀書。

他幾乎每天都是第一個到教室,最后一個離開教室。就這樣,在緊張的學習中,他迎來了自己的第二次大學聯考。

考完試填志愿時,陳生考慮到家里情況,便報了一個畢業包分配的大專。校長卻覺得陳生很有潛力,而且幾次模考都名列前茅,若只是上個專科就太可惜。

基于自己的惜才心理,校長多次找到陳生,與他多方商量后,鼓勵他將志愿改成了北京大學。

到了等待錄取通知書的日子,郵遞員第一個來到陳生家,將陳生的錄取通知書信封交到他手上。

在家人期待的目光中,陳生撕開裝有錄取通知書的信封。只見「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幾個字映入眼簾,一家人激動的留下淚水。

陳生顫抖著手,像珍寶一樣的捧著自己的錄取通知書,自己被北大經濟系錄取了,一瞬間,陳生眼眶紅了。

誰也不知道,為了這份錄取通知書,陳生等了兩年。這兩年,他付出了百分百的心力,也承擔了百分百的壓力。

陳生沒多久,陳生考上北大的消息便傳遍全村。他是村子里的第一個大學生,而且還是北京大學的高材生,村民們一一前來想看一眼他的錄取通知書。

看著不斷夸獎陳生有出息的村民,陳生的媽媽卻沒有那麼開心。兒子考上北大是家里的榮耀。改變命運的機會就在眼前,但他們卻無力去抓住這個機會。

因為陳生家里的經濟狀況很差,一個女人能把這5個孩子養大已經很不容易了,這個大學實在是供不動了。

現在陳生的家里,甚至連去北京的路費都湊不出來。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陳生的母親此時特別為難。

或許是她憂慮的表情太明顯,村長一眼就看出了她的擔心,為了讓村里唯一考上大學的孩子能抓住機會改變命運。

村長組織村民們為陳生湊錢上學,那時的人們都很實在,他們沒想過將來要什麼回報,此時此刻,他們只想幫這個孩子走出去。

陳生不僅是他們家的希望,也是他們全村的希望。

不過陳生所在的村子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他們能拿出來的錢基本都是從牙縫里擠出來的。

就這樣幾毛幾毛的拼湊,終于給陳生湊出了路費和學費。陳生知道,這些錢都是鄉親們省吃儉用攢下來的。

看著眼前這一幕,陳生內心無比感動,他自此便下定決心:將來畢業一定要掙大錢,回報大家的恩情。

放下「鐵飯碗」,下海從商

1984年,陳生大學畢業,他被分配到廣州的一家學院去教書。但他并不愿意當老師,便在校長面前假裝自己有口吃。

好不容易分來一個高材生,結果有口吃,這不是鬧笑話呢,院長很無奈,于是他請求上級重新安排人員。

隨后,經過再分配,陳生進入機關單位,成為一名公務員,兩年后又被調回湛江市任職。

這樣的工作,是很多人都夢寐以求的。但陳生卻不這麼想的,每天重復的工作內容讓他感覺十分枯燥乏味。

固定的工資也讓他感覺工作的很沒有激情,在這一眼能看到退休的工作崗位上,陳生心里又涌起了一股子不甘心的勁頭兒。

當時,正值改革時期,工廠的工人同志都能輕松拿到數百元的工資。而自己一個北大畢業的高材生卻賺不過一個工人。

那自己花錢讀這麼多書是為了什麼呢?面對內心的懷疑與惆悵,陳生陷入沉思。

不過,陳生很快便從這樣無用的情緒中抽離出來,他知道只是一昧的懷疑、埋怨沒什麼用。

如今的他要想改變必須要拼一回。陳生是個很有主見的人,他知道自己不喜歡在辦公室做著重復且單調的工作,相反,他對市場很感興趣。

看著市場中的風云變化,陳生每次都感覺熱血沸騰。他知道自己的戰場在那里,而不在辦公室。

確定了目標之后,陳生開始分析市場經濟的走向,同時他還寫了一篇有關經濟走向方面的論文。

在論文中,他將自己對于市場獨到的見解以及市場的未來發展走向都分析的頭頭是道。

而讓陳生沒想到的是,自己的這篇論文不僅沒有得到領導的肯定,反而他因此受到了領導的責問。在領導看來,陳生有些不務正業。

面對上級的指責,陳生深感懷才不遇,看著眼前一成不變的生活,陳生最終決定辭掉公職,下海從商。

在得知陳生的這個決定后,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為何要放著穩定且輕松的工作,非要去冒險做生意。

但陳生并不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在他看來,這是自己的人生,自己愿意為自己的選擇而承擔一切后果。

剛開始,陳生學著別人一樣,去批發衣服到夜市擺地攤。面對所有人的質疑和嘲諷,陳生不為所動。

他甚至表示,從那時開始,他才是真正的自由了,因為他從此是為自己而活,也是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活。

通過擺攤,陳生半年時間就賺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筆3000塊錢。這要是擱以前,大概是自己三年的工資。

陳生愈發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在創業這條路上,他也一直在隨著市場而改變。

有一次,他回鄉走親戚,發現村民們正為蘿卜賣不上好價錢而憂心忡忡,他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

冬天,南方的蔬菜供過于求,所以價格低。而北方因為天氣太冷,不適宜種蔬菜,因此市場上供不應求,蔬菜的價格就高。

若是自己能將南方產的蔬菜運到北方銷售,那不是一個新的商機嗎。說干就干,1991年,陳生立馬承包下了100多畝地,種植蔬菜水果向北方輸送。

就這麼干了一年多,陳生掙到了不少錢,滿打滿算有70萬左右。兩年后,不安分的他再次將目標轉向房地產行業。

這一次,他用了三年的時間便成為了湛江房地產界的翹楚,在他名下的公司,資產已上億。

就在他的房地產事業做的正紅火之時,陳生卻選擇急流勇退,離開了房地產行業并另謀商機。

當時的陳生風頭正盛,卻突然宣布退出房地產行業,這樣的決定再次讓所有人都感到匪夷所思。

對此,陳生表示,這個行業不自由,一個項目通常需要十幾個部門蓋章,動不動就得四處求人,這一點讓陳生很不習慣。

在他看來,以前窮的時候求人那是迫不得已。如今他已經成功了,且也賺到了很多人幾輩子都賺不到的錢,若還去求人,他覺得沒意義。

陳生只想在自己舒適的領域,去實現自己的價值。而他也是個灑脫的人,說不干就真的立刻不干了。他帶著千萬財產離開房地產行業,去開辟新的商機。

1997年4月,陳生和朋友一起生產了一種保健酒,他們想要開拓酒類的市場。

可這一次就沒有以前那麼順利了,這種保健酒一般在秋冬季節更受歡迎,而陳生與朋友卻預估錯市場的趨勢,選擇在春夏季節將酒推入市場。

結果可想而知,銷量慘不忍睹,一向順風順水的陳生經由此次教訓痛定思痛,開始考慮新的出路。

恰好,那段時間陳生發現有一種飲料喝法突然流行了起來:往雪碧飲料中兌上適量白醋,口感出奇的好。

陳生敏銳的感覺這是一個新的機會:「既然大家都喜歡,市場需求肯定很大,那我就做好成品賣給大家,一定能賺錢。」

說干就干,敲定主意后,陳生立即讓酒廠去購買設備。但當時飲料設備的生產廠家手中暫時沒有機器存貨,只有一台有問題的樣機。

陳生知道市場變幻,機會轉瞬即逝,他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等。于是他花20萬將這台有缺陷的樣機買了回去。

那台機器號稱1小時能生產1200瓶飲料,但實際上因為各種小毛病,產能只有800瓶。

由于此前沒人生產過類似飲料,陳生的整個研發團隊做了大量的配比試驗,終于研究出口感絕佳的飲料。

但是生產過程中,他們卻發現飲料最終的成功率只有一半,而另一半幾乎全部都變質了。

陳生了解情況后便琢磨,既然有一半都成了,那說明研發團隊的配方比例應該是沒問題的,那就是在生產過程中出現了問題。

經過調查發現,這一批次的飲料原本應該在40-50的溫度下做冷灌裝。但當時有一些員工不熟悉操作,導致最后罐裝的溫度高達60度。

既然原因找到了,那解決起來就容易了。在陳生的運作下,他們調整了生產方式,并成功生產出醋飲料,那就是後來家喻戶曉的天地壹號。

因為陳生迅速的抓住了市場需求,因此,天地壹號上市之后,立刻成為爆品,不到3個月,銷售額就突破了2千萬。

在陳生的不斷「折騰」之下,他的身價已經過億。但是,他并沒有滿足于現狀,在他看來,「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北大畢業生,合伙賣豬肉

一次偶然的機會,陳生通過新聞得知,自己有個學弟叫陸步軒。他從北大畢業后工作之路一直不順,最終在生活所迫之下選擇賣豬肉。

當所有人都在嘲諷北大高才生賣豬肉時,陳生卻發現了豬肉市場的潛力。

同時,對于這個與自己出身差不多的學弟,他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他知道,陸步軒能做出這樣的選擇,真的是不容易。

陳生開始著手調查豬肉市場,越調查他越感覺陸步軒的聰明之處。在他的統計中數據中,僅僅是廣州,豬肉市場一年就達到了幾十個億的銷售額。

而居民雖有很高消費能力,市面上豬肉的品質卻參差不齊。在這種市場需求下,高品質的豬肉絕對潛力巨大。

為了穩妥,陳生找到了當時被新聞媒體譽為北大「屠夫」的學弟陸步軒。

陸步軒及其老婆與聰明人打交道,從來都是最簡單的。經過商議,兩人一拍即合,他們決定聯手打造一個高品質的豬肉品牌。

由于經驗豐富,陸步軒專門編寫了一套系統的教材,同時他還負責產品選擇和業務培訓。

而陳生的優勢在人脈廣和資金多,且他熟悉市場營銷手段,因此他負責豬肉項目的整體運營。

2007年,陳生與陸步軒推出了主要針對高端客群的高品質豬肉品牌「壹號土豬」。

從養殖場到銷售終端,陳生全面布局把控,勢要將土豬肉做成高端品類。

而為了培養更為合格專業的員工,陳生專門成立了「屠夫學校」,并收入很多大學畢業生甚至海外留學歸國的高材生。

為了讓這群人才能夠物盡其用,學到真本事,陸步軒與陳生一起編了一套20多萬字的專業教材,教材中詳細講解了豬肉分割、挑選、以及各種營銷知識。

在兩人的努力下,「壹號土豬」一經面世便風生水起。10年的時間,他們的銷售額增長了100倍,截止2019年,年銷售額已超10億元。

左陳生,右陸步軒

報滴水之恩,卻引爭端

此時,再次大獲成功的陳生可謂是名利雙收。但他永遠不會忘記,當初鄉親們幾毛幾元送自己上大學的恩情。

如果沒有村民們當時的慷慨幫助,也就沒有現在他的成功。如今,該是是想當初諾言報答鄉親們的時候了。

他持2億資金回村宣布:「感謝鄉親們當年對我的信任和幫助,我將會送給官湖村每家每戶300平方公尺的別墅,帶全村人脫貧致富。」

陳生的這2億的資金,不僅用于別墅上的建造和裝修。他還重新修建當地的幼兒園和學校,同時自掏腰包補貼教師的獎金,希望吸引更多人才來教書。

在陳生的幫助下,村里的教育逐步走上了正軌。面對帶村子脫貧的問題,陳生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他在官湖村辦起了生態養殖場,手把手教村民們養豬。同時公司為村民們提供豬舍、豬苗、飼料等材料。

村民只需將豬養大,公司會統一收購。正是這個生態養殖場,解決了村里100多戶村民的就業問題。

此外,陳生還將一大片土地打造成荔枝園,每戶村民都能分到五畝荔枝林。這樣一來,村民利用養豬和種荔枝,一年能收入10萬左右,這樣就能很好地讓當地脫貧致富。

同時,2018年,陳生投入的第一期別墅已經可以交付使用了,但此時卻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別墅送不出去。

原來村民們在別墅的分配問題上沒有達成一致意見。有的村民表示自己家人多,一套不夠需要兩套,也有的村民表示,要想讓我們搬家得給錢。

面對這樣的爭端,陳生剛開始很惱怒。在他看來,自己這已經是百倍的回報了當初鄉親們的恩情,沒想到,如今卻弄巧成拙。

對此,人民日報也站出來發聲表示:扶貧標準不能太高,企業家扶貧雖是好事,但要因地制宜,當地政府也應做好引導、協調工作。

對此,陳生進行了自我檢討,當初著急動工,沒來得及好好調查和聽取村民的意見,加上他又缺乏做公益善事的經驗,所以才會造成這一情況。

因此,他開始積極與鎮政府的扶貧工作組對接,在他們的協調下,最終,官湖村采取抽簽選房的方式進行別墅的分配工作。

5月7號,村民們紛紛來到了村委會大樓,領取了各自的別墅鑰匙,每個人的臉上都堆滿了笑容。

如今,官湖村已經完全摘掉了省級貧困村的帽子,成了遂溪城鎮鄉村振興戰略示范村,村民們也都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當年如果不是村民們的無私幫助,那也就沒有陳生的大好前途。而陳生在成功后不忘初心,以德報德,用實際行動回饋了鄉親們的濃濃恩情,著實讓人佩服。

(圖片及故事素材均來源于互聯網)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