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臺音樂為她播撒下夢想的種子,但現實卻讓她不得不將一切擱置,走出疾病的折磨,她重新審視自己,也就此踏上尋夢之旅,終于在70歲時站上小巨蛋的舞臺,用爵士鼓打出生命的活力與精彩。這位堪稱傳奇的人物,就是臺北搖滾奶奶楊寶秀。
音樂陪伴走過貧瘠童年,西洋音樂激起爵士鼓
興趣談起自己的音樂夢想,楊寶秀說「大概是因為小時候從電臺中受到的薰陶。」
楊寶秀在萬華長大,7歲母親去世,爸爸靠買醬菜等小吃養活全家,因為爸爸忙于賺錢很少陪伴,電臺音樂成為她為數不多的消遣手段,國語、臺語歌曲陪伴她走過匱乏的童年。
韓戰過後,伴隨大量美軍來臺,電臺中也開始播放西洋熱門音樂,這在當時成為很多年輕人音樂夢想的來源,楊寶秀也不例外。
「當時餘光主持的音樂節目《青春之歌》是我的最愛,聽不懂英文,我就盡力記住音樂的旋律,之後再到唱片行,找店員幫忙找。」
接觸西洋音樂的時間漸長,她對樂器產生興趣,各部樂器中最讓她癡迷的莫過于爵士鼓「打起來澎、鏘、嗆,只要它響起整個氣氛都會被調動!」這讓她產生學習演奏爵士鼓的願望。
可貧乏的生活當時並沒有留給她太多選擇的權利,對于音樂的追求最後在現實面前也不得不被擱置。
忍過手術、化療,50歲重拾音樂夢
步入社會,楊寶秀從事過許多工作,從公司職員到會計,再到食品公司外務,童年對于音樂的熱愛也因生計的壓迫逐漸降溫。
直到50幾歲的一天,曾經的夢想才被重新點燃,「我身體不舒服到醫院做檢查,沒想到絕癥會找上門。」
忍過手術和化療,楊寶秀的個性和生活觀點發生很大變化,漸漸懂得從前緊張的生活已無法適應,自己需要學著慢下來,讓身體可以跟上精神。
疾病奪取她的健康,但也讓她終于能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對爵士鼓的記憶漸漸湧上心頭「反正現在也沒什麼事情要做,不然來學爵士鼓好了!」
幾經波折後,她找到青年擊樂演奏家簡任廷「我一到他家看到大鼓,眼睛就發亮。這就是我要學的!」
從最基本識譜到簡單的節奏,最後再到和其他聲部配合,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過,療愈了她的身體,也讓她實現了曾經的音樂夢。
每天練習至深夜,70歲登上小巨蛋
迫于生活的壓力,在身體康復後她不得不再次回到工作崗位,爵士鼓也從曾經的主旋慢慢變成點綴,直到70歲這年。
徹底退休的楊寶秀有了充足的時間,這次她不只想學習,更想站在臺上表演。
聽說弘道老人基金會和臺北市政府體育局合作的「仙角百老匯」,每年都會在小巨蛋演出,她便去報名參加。
為能沖過層層選拔,她重新找老師幫忙訓練,3個月的時間,每天早早到教室報到,練習至半夜才回家。聽到喜歡的曲子,便請老師編成鼓譜。
以至于後面鼓玩團長謝雨珊都被她感動,平時也對楊阿嬤投入更多精力,演奏中一個又一個瑕疵在不斷的練習中被抹平。
經過一次征選落敗,楊寶秀終于如願登上小巨蛋的舞臺,靠著電影《七匹狼》的經典名曲《永遠不回頭》贏得臺下陣陣掌聲。
「好多人覺得老了什麽事都辦不到,但我覺得這階段時間最多、最適合圓夢。」
走出絕癥的威脅,跳脫出緊張的生活,楊阿嬤在古稀之年追尋兒時的音樂夢。
在舞臺上用力敲擊出屬于她這個世代的活力,演繹出生命的精彩。
原創內容,禁止轉載,違規轉載將追究所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