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55歲巨嬰熊麗:啃完三任丈夫啃94歲老母,從未工作過一天

song 2023/01/30 檢舉 我要評論

2019年,湖南的熊麗在醫院陪伴94歲的母親李鳳玲治療。熊麗見三哥和四哥來到病房,就讓他們補交一下母親的手術費。誰料三哥當場沉下臉,怒不可遏道:「一直都是我們兄弟出錢,憑什麼!」

老太太剛醒過來,沒有看到孩子們關心自己的場景,而是兒女之間激烈的爭執。

隨后,哥哥們在眾目睽睽之下揚長而去,熊麗趕緊追上去追討。到了電梯,雖然差點被門夾到手,但她還是聲嘶力竭地喊道:「怎麼可以這樣不管媽!你們必須掏錢!」

四哥冷冷道:「行了六妹,演戲就你最在行了!」

兄妹們鬧得這樣不體面,還真不是他們不孝順,不愿意給老母親掏錢治病,實在是因為妹妹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他們的底線。他們想看看,她究竟臉皮能厚到什麼程度。

那麼,熊麗到底做了什麼令人發指的事情呢?

家中老幺

1967年,李鳳玲年過四旬,已經是高齡產婦。之前,她的大兒子早早離世,李鳳玲心里一直耿耿于懷。她思來想去,還是決定把熊家的第六個孩子生下來,這個孩子就是熊麗。

熊麗還有三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因為是家里的老幺,又長得干凈討喜,從小她備受父母疼愛。盡管家庭條件并不優渥,李鳳玲還是傾盡一切照料小女兒,不舍得讓她受一點委屈。

熊麗13歲那年,爸爸突染重病去世,家庭的重擔全都落到了母親一個人身上。哥哥姐姐們比較懂事,決定輟學打工,主動肩負起照料家庭的責任。

在外打拼的日子很不容易,哥哥姐姐們能省則省,攢下一點錢就往老家寄,希望母親能過好點的生活,也希望妹妹能夠好好讀書。

因為丈夫去世,孩子們也不在身邊,李鳳玲更是把自己的愛都一股腦兒地傾注在了小女兒身上,甚至任何家務活都不舍得讓她干。就這樣,熊麗雖然生活在農村,卻因為有兄姊和母親的蔭庇,活得儼然像個千金大小姐。

不僅如此,熊麗也辜負了家人對她的期待,不愿靜心學習。她從小聽慣了別人夸她「生得漂亮」的話,心里認為自己就該好好利用這一優勢,之后也不用學什麼技藝來養活自己。

熊麗十七八歲的時候,村里來提親的人已經踏破家里的門檻,但母親卻沒有嫁女兒的意思。李鳳玲倒不是覺得女兒年紀還小,沒到結婚的時候,她擔心的是,如果女兒跟了村里的男人,勢必要過苦日子。所以她心里也認定,女兒將來會嫁到城里去,當個舒舒服服的闊太太。

三婚三離

後來,19歲的熊麗,真的飛上枝頭變成了鳳凰。

她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對方是一個做工程起家的浙江富商。他也很愿意在熊麗身上花錢,兩人交往兩個月,就領了證。

就這樣,熊麗跟著丈夫住進了豪宅。當年,腳踏車就已經是很貴重的交通工具,而熊麗回娘家的時候,是坐著小轎車回來的。一時間,村里人都說熊麗命真好,老母親也臉上有光。

不過,這樣風光的日子并沒有持續多久。熊麗沒讀過多少書,又被伺候慣了,從沒有進入社會親身體會賺錢的辛苦,所以嫁入豪門后,她不僅不能共情丈夫,還任性妄為,什麼事不合心意了,就大吵大鬧。

丈夫體諒妻子年紀尚小,事事忍讓包容。但人的忍耐度是有限的,有一次,心高氣傲的熊麗又鬧起來,還揚言要和老公失婚。丈夫早就覺察到兩人性格和三觀不合,聽妻子這麼一說,就索性遂了她的意。

熊麗正在氣頭上,想也沒想就走了失婚程序。前夫倒是慷慨厚道,還給了她14萬元的賠償款。

在80年代,這筆巨款完全可以購置一套房子了。但拿到錢的熊麗,不投資也不工作,只顧著享受揮霍。等到存款不足的時候,她又找了一個做小本買賣的湖南男人結婚。

這個男人雖然不如前夫有錢有勢,但是也能支撐她過上富足的生活。可惜在這段感情中,熊麗的心智依然不成熟,不懂得珍惜幸福的生活。和丈夫有了孩子后,她一心撲在享樂上,絲毫不想承擔母親的責任。

妻子的好吃懶做,讓丈夫忍無可忍,兩人無數次爆發爭吵,過后狀況卻從沒有得到改善。就這樣,熊麗的第二段婚姻關系持了2年,再次宣告結束。

此時的熊麗,已近三十。很快,青春的容貌將不再能夠為她帶來紅利。可她還沒有學會自力更生,習慣了以攀附別人的方式來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以為自己兩段失敗的婚姻錯不在己,是那些有錢的男人太不識好歹,不知道珍惜罷了。所以這次,她找了一個經濟條件并不富裕,卻非常在意自己的男人。

熊麗的第三任丈夫是一個環衛工人,他非常疼愛妻子,工資上交,總把最好的留給她,也從不讓熊麗去工作賺錢。

都說由奢入儉難,風平浪靜的日子雖然愜意,熊麗卻發現老公的工資無法支撐自己的開銷。她過慣了富太太的生活,自然無法忍受這樣的落差。

沒過多久,熊麗選擇結束這段婚姻關系。她收拾行囊,又回到了老家。

啃老巨嬰

得知女兒三婚三離,母親李鳳玲心疼萬分。此時她已經七十多歲,咬咬牙決定:別人照顧不好我的女兒,那我就拼了這把老身子骨,自己養著!

回到老家的熊麗依然死性不改,任性揮霍。哥哥姐姐們給家里寄錢,每次母親都會慷慨地把絕大部分都留給熊麗,自己則用點買菜錢就夠了。

在吃喝家務方面,熊麗也完全不用操心。衣服臟了有母親幫著洗,肚子餓了也有熱乎飯伺候著。

後來,老宅拆遷時候政府賠償了一筆補償款,還添了一處新房。李鳳玲心疼女兒后半輩子無人照顧,就把補償款給了熊麗,還把新房租賃出去,這樣熊麗不用工作也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

日子就這樣過了24年,有一天,94歲的李鳳玲出門買菜,不小心摔了一跤,住進了醫院。

熊麗日常花錢大手大腳,并沒有什麼積蓄,只好讓哥哥姐姐們掏腰包。

兄姊們對母親偏愛六妹,一直頗有怨言。如今老人摔了,他們只當是小毛病,湊了湊錢就找了個庸醫,讓小妹陪床照顧。

結果,母親病情加重,還要進一步做手術。熊麗簽了家屬同意書,但到了支付醫療費的時候囊中羞澀,只好再次求助哥哥們。

雙方因為這事起了爭執,這才有了開頭那一幕。

老太太清醒后,痛心疾首。她覺得自己的孩子們太過絕情,這些年他們本來就很少在自己身邊,聚少離多。如今自己病了需要照顧,小女兒出了力,他們就不能出錢嗎?

可可哥們一致認為,熊麗自從回了老家,就一直保管母親的退休金。幾十年下來,怎麼也該攢下不少錢了吧?如果連治療費都掏不出,只能說明這些錢又被熊麗花光了。那麼兄長們又如何能夠確認,之后打過來的治療費用、營養費用,不會落入妹妹的腰包里呢?

雙方爭執不下,只好請來居委會進行調解。經過協商,大伙達成了這樣的分配:

老人由熊麗照顧,醫藥費由所有孩子共同分擔。至于老人的退休費,熊麗依然可以保管,但她不能接著啃老,至少得去找份工作。

這個考量也是為了熊麗著想,畢竟老母親能夠庇佑她的日子也不久了。李鳳玲百年之后,熊麗依然要自食其力,把日子過下去。

熊麗之所以會活成一個「巨嬰」,和父母的溺愛緊密相關。

心理學中有一個「內在小孩」的概念:每個人的潛意識里,都有一個內在小孩,他會向外投射,影響我們在真實世界里的人際關系處理。

對于母親李鳳玲來說,她的內在小孩是不安全的,所以她想要竭盡全力地保護自己的女兒。但這只是李鳳玲的心理需求,并非是熊麗的成長需要。

所以最終,她養出了一個喪失自理能力,且冷漠自私的女兒。過度依賴變成了熊麗的習慣,所以她在婚姻關系中,也把索取當作一種理所當然。

久而久之,她心安理得地拒絕長大,也拒絕了自己本應承擔的責任。父母無底線地慣著孩子,最終只會養出不想吃苦,不想努力,只想趴在父母身上吸血的巨嬰。

這種巨嬰有多可怕呢?她們的同理心極度匱乏,無法理解父母、理解他人,最終會變成精致利己的樣子。

說到底,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逐漸遠離父母的過程。父母要把子女當成獨立的個體來培養,不能事事操辦,過分寵溺。

作家李雪說:「愛,是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

畢竟,我們雖能陪伴孩子走一段路,一路目送,卻無法永遠為他們遮風擋雨,代替他們做出最優化的選擇。最終,自己的人生,還是要由自己做主,自己負責啊。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