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改變,往往就在一瞬之間。
1997年,當時已經50歲、還光棍的農村男人張雙奇,他怎麼也沒有想到,一個偶然竟然讓他在多年之后,搖身一變,成了一位億萬富翁的父親!
這件事,說起來還真有點長。
張雙奇,說實話要長相沒長相,要身高沒身高,活到七十多歲,被女兒帶上舞台的他,讓人看起來也還是一副巴巴,樸實的老農形象。
這樣的張雙奇被放在人群里,毫不起眼,但上天卻并沒有因為他的平凡而放過他:
一、父女初相識
一九九七年,初春的一個傍晚,張雙奇下班回家的路上,經過一處田埂的時候,發現那里圍攏了很多人。
這個時間,人們已經開始忙田里的活計了,但是再怎麼忙,到了天色擦黑的點兒上,也早都該收工回家了。可這一天,還未完全散去的初春地頭上,人們卻里三層外三層地圍得水泄不通,他們一邊往人群中間擠著,一邊嘴上討論紛紛的。
張雙奇出于好奇,也湊到了人群邊上去看,這時候他才發現, 在地頭上,一只紙箱里放著一個包裹的嬰兒,孩子正在哇哇著,但人群卻因不明就里,沒人上前抱起孩子。
張雙奇兩歲的時候就沒了母親,也許正是因為這個緣故,他對這個紙箱里的孩子生了隱之心,于是一直默默地守在人群一邊,靜觀事態的發展。
可是隨著天色越來越暗,剛剛還密密麻麻的人群,卻不知不覺間悄然散去,地上只留下張雙奇和那個孩子。
這個過程里,張雙奇內心也在進行著的思想爭,但最終,他還是義無反顧地抱起了地頭的孩子。
三、相依為命
原本一個人吃飽全家不慌的張雙奇,現在非但不能上班,家里有了孩子也多了份開支,可以說是收入減,但開銷增大,這讓張雙奇很是力不從心。
因此,孩子小的時候,他只能帶著孩子一起下田,出門撿東西,后來孩子稍大一點,張雙奇就繼續帶著孩子出門上班,下田干活,或者等到孩子睡著了再出去撿東西,以此來維持爺倆的開銷。
用鄰居們的話說,當時的情景就是這樣的:
一個老頭,帶著一個孩子,在田間勞作;在路邊撿東西;在工地扛水泥……
張雙奇心里就有了主意,他要給孩子取名白鴿,希望孩子以后像天空飛翔的鴿子那樣幸福、自由、快樂。
因此,小女孩有了自己的名字——張白鴿。
就這樣,張白鴿在父親閉口不提的日子里,完成了自己的小學生活,到了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煩卻慢慢遞增。
可是苦卻并沒有因為白鴿漸漸地長大懂事而得以結束,就在白鴿十八歲的時候,她患上腎病,當地的治不了,只能上北京,這讓原本就搖搖欲的家,再一次雪上加霜。
當時的張白鴿是很難的,因為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狀況,可是即便如此,張雙奇還是沒退,盡管囊中不多,可他還是帶著僅有的一點少得的家當,帶著白鴿一路輾轉去了北京。
在北京的一個月間,為了少花點錢,父女兩個就只能在地下室里,雖然每天只有五十元的住宿費,但這對于這個家來說,也是很多的開支了,更何況病還要花錢。
懂事的白鴿不止一次地要求張雙奇帶她回家,可張雙奇卻不肯,聲稱就是無論如何,也要給白鴿治好。
然而,幾乎不用了解,僅從衣著形象都猜得出這個家的家底,因此只能勸他們先回家休息,保守一下,因為做手ㄕㄡˇ ,他們真的負不起。
就這樣張白鴿才如愿跟著父親一起回家,可是嘴上說要不管的張白鴿,真正面對這個結果時,年輕的她還是有著說不出口話語,她總覺得自己沒辦法了,只能靜悄悄地等待離去了。
可是張雙奇卻并沒有這個想法,他一邊照顧白鴿的生活,一邊琢磨著怎樣才能多掙一點錢。
當時白鴿沒心情,吃不下飯,張雙奇就將做好的飯菜送去女兒床頭上。
女兒心情不好,張雙奇不知道要怎麼愛女兒,每天晚上便打上一盆熱乎乎的洗腳水,看著孩子洗腳躺下,直到睡著了,他才悄悄離去,然后拎著一只紡織袋,出門去撿東西。
張雙奇很平凡也很普通,但他力盡所能為白鴿所做的一切,白鴿都看在眼里,于是她終勝了自己的心,并很快振作起來,她不再上學了,即便到了尾聲,她也要用所剩下的日子,去回報父親的養育之恩。
也是直到這一刻,父女間曾經的一切,才終煙消云散。
四、知恩圖報的女兒
白鴿在休了一段時間,感覺狀況似乎還都不錯的情況下,她多一天都不想耽就出門去找工作了,她像當年的父親一樣,只要有活干,只要有錢賺,她什麼都不怕。
第一個月工資八百,她給父親買了一張新床,只留下了一丁點飯錢給自己。
第二個月,她給父親買了人第一台洗衣機,父親洗衣服,再不用動水了。
之后,她又給父親買了電三輪,父親干活的時候再都不用彎下腰拉板車了。
隨著時間一天天的過去,白鴿用一滴一滴的汗水和辛勞,默默地為父親改善著一切力所能及的生活條件,在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她也終于如愿翻了老家的舊房。
那段時間的張雙奇可以說是開心無比的,眼見著女兒點點滴滴的,他已經無比滿足了, 可是張白鴿卻并不滿足于已有的付出,因為對比自己所做,父親為了養大自己所做的,在白鴿看來,是用一生也報不清的。
所以,努力的白鴿工作起來更加,她不僅一邊工作,還一邊琢磨著電商事,并在業余時間慢慢經營起來。
卻不想,這一次,努力和好運同時光顧了這位善良的女孩,白鴿的電商越做越好,越做越大,在聽到父親在村里被人欺后,她雖然事業正處于的關鍵時期,可她還是把父親接到了身邊。
當時白鴿的生意雖稍有起色,但是手卻并沒有多少錢,接父親進城后,爺倆只能在小的出租屋里。
張雙奇認為自己拖了女兒,可白鴿卻胸有成竹地告訴父親,她一定要讓父親住上更大的房子,過上更好的生活,她還要買車,讓父親坐著自家的小汽車,去看看這城里的生活。
就這樣,白鴿夜以繼日地努力著,她也終如愿買了自己的第一輛車,第一套房子。
后來生意越來越好,白鴿又換了更好的車,更好的房子,這在張雙奇看來,幾乎是他從來沒敢想象過的。
只是白鴿為了父親能過上盡可能好的生活,卻因為太過而再一次病了,白鴿不得已只能按下生活的暫鍵,再一次回家休養。
她要停所有門店和生意,然后帶著父親去四處旅游,讓父親在有限的生命里,看到盡可能多的風景。
當時的白鴿已經有了很多店面,她的生意也是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資產估也有億了吧,可即便如此,白鴿還是關了所有生意,之后她花了一筆買了一輛房車,開始帶著父親四處旅游。
這一路,白鴿看著開心得像個孩子似的父親,她終于享受到了那種從未享過的滿足感。
至此,張白鴿和張雙奇父女之間感人至深的故事才得以被很多人所知道。
至此,張雙奇還在女兒的悉心照顧里,快樂地過著自己無憂無慮、令很多老人都可望而不可及的晚年生活。
而張白鴿也一如既往,像自己所承諾的那樣,要繼續留在父親身邊照顧父親,她說——他養我小,我養他老!
這就是張雙奇、張白鴿父女的故事,從這一對父女身上,我們看到了大愛無言,知恩圖報的美好,而這件事情同時也在提醒我們,父母不易,及時行孝,莫等子欲養而親不在!